網站導覽



教育課程

素食課程

素食食譜

念佛

活動

考試公文


素食證照

動畫簡報

好人好事

佛像圖片


上淨下空法師老和尚部落格全集


多元文化企業管理教育


台灣地區

痞客邦PIXNET(完整內容)

接觸過就被人問倒了答不出來

接觸過就被人問倒了答不出來
  >>>>下面我們看第二個,「無斷智,即無斷辯,謂相續連環,終無竭故」。這個辯才說他有這個能力把一樁事情長說短說、深說淺說,無不自在,不會有斷層說不下去的這個問題,這叫無斷。這智慧從哪裡得的全是自性裡面的。所以人要見了性,智慧全現前;不見性,智慧確實有遇到困難的時候,特別是答覆別人問題,有人提出問題,真的自己沒有接觸過就被人問倒了,答不出來。所以我們在答問的時候是求佛菩薩加持,而且首先要謙虛,我不是聖賢,我沒有開悟,大家提出問題,盡我能力為大家解說,也可能我不能解決。從前老師在,我不能解決,我會去請教老師,或者是再到經典裡面去找答案。咱們總得話說在前面,不至於有尷尬的場面出現,總得預防。真正煩惱斷了,*智慧增長了,他自然有這個能力。所以這些全都是菩薩,尤其是法身菩薩,智慧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,當然沒有中斷的。
 >>>第三是「無痴智」,就是我們前面學的七辯裡面的「迅辯」,「明於事理,心無痴闇,言則迅疾,如懸河故」,我們中國古人常常形容辯才無礙,口若懸河。第四「無異者」,就是「應辯」,所以這跟七辯所講的大同小異。「應時應根,無差異故」,提出問題的人是感,佛菩薩有應,你給他解答就是應。一個問題確實有時節因緣,有根性不同,同樣這個問題,你在古時候有那個時候的解答,為什麼那個時候的眾生聽到之後,學習有受用。現在這個時代跟過去不一樣,不要說太遠,一個甲子之前跟一個甲子之後,差別就太大了。一甲子之前就是六十年前,我剛到台灣那個時候,台灣人口只有六百萬人,現在二千三百萬人。那個時候台灣這個地方人情味很濃厚,人民確實非常老實、非常可愛,人與人之間有真誠相交,跟現在完全不一樣。所以佛法講解修行跟現在也完全不相同,現在的染污非常嚴重,光是應付這些染污,我們的智慧、精神都不夠用,所以修行在今天比起六十年前不知道困難多少。那個時候還真有些有道心的人,嫌這個都市太繁華,到鄉下、到山上住個小茅蓬。我在三十一歲那一年跟懺雲法師,我們台南的菩妙法師,還有個達宗法師,在不在我現在不知道,三位法師,朱鏡宙老居士,我一個,我們五個人,在埔里觀音山住茅蓬。真的是茅蓬,沒路,我們自己開了個小路,不能用車,自行車都不行,都不能走的。山上住個小茅蓬,非常清靜,沒有人去。我在茅蓬住了五個半月,以後懺雲法師給我建議,他看到我性格是個講經教書的、教學的,他說你走這路子好,就勸我到台中跟李老師去學教去。李老師在那裡開了一個經學班,有二十多個學生,我去參加他的班。所以應時應根性,這個就叫契機契理,學的人真得受用。
 >>>
第五「無失者,即無錯謬辯,凡說契理,無差失故」。前面講契機,就是你講的東西一定要適合提問的人的根機,而且是他現前的需要,這是他最希望獲得的知識,或者是智慧,幫助他解決現前的難題。所以說法要上契如來所說之理,對下,下契眾生的根機,這叫契機契理,這個說得就有價值,實用;不是說一些無用的話,談玄說妙,那叫玄學。所以佛法稱之為實學,實實在在,學了就管用,所以大家歡喜。《大方廣佛華嚴》說些什麼是釋迦牟尼佛開悟的時候說的,實際上就是說我們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間真實的狀況,我們從早到晚,從出生到我們離開這個世間,這一世,還講到什麼還講到我們過去世,還有未來世,它講得太多了,所以真管用!統統說的是自己,沒說到別人。所以方老師講,從理上講,它是高深的哲學,從事上講,它是高深的科學,裡面還包括圓滿的倫理學、心理學,道德因果,無所不包,真正是一門大學問。

http://amtb2006.myweb.hinet.net供養大眾免費結緣http://www.mbme.url.tw歡迎您的加入請上網看全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*祈勸大眾持念***南無阿彌陀佛***南無觀世音菩薩***聖號*停緩地球冰山暖化*救渡止息世界大災難**** 【扭轉乾坤】**
*第二0五五卷